杰瑞网络

于都县有着悠久的历史,那它在历史上曾出过哪些名人呢?

  回答·阅读

  介绍几位江西省于都县的开国将军,他们都是共和国的功臣,他们是:

  △丁盛,江西省于都县人,开国少将。1913年出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副军长、军长,志愿军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9月25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6岁。

  △方槐(1917年10月24日 —2022年2月16日),江西于都人,开国少将。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民航局机航处处长、中国人民航空公司经理、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雍雅(1917.07~1995.03),江西省于都县人。1930年在当地参加游击队,1931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顾问,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致远(1907—1978)江西省于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河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康林(1916—1995)江西省于都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历任战士、班长、副政治指导员、教导队队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还有几位于都县的开国将军,欢迎友友们补充介绍。

  ·

  于都县历史悠久,建县与西汉时期。这里曾是赣南省委、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也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从这里走出了10位开国将军,简要介绍其中的6位。

  ▲谢正浩(1914-1992),江西省于都县大迳村人。1932年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1军团第3军9师26团排长,第1师2团连长,红1军团防空大队副大队长等职。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29师司令部作战参谋、侦察科科长、作战科副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司令部作教科科长,关中军分区司令部作教科科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771团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6纵队教导旅参谋长,第一野战军6军16师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一野战军第6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迪化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志愿军军副参谋长,海军旅顺基地参谋长、基地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60年8月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

  ▲曾庆良(1917—1996),江西省于都县大庆村人。1933年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21军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军委无线电台见习报务员,红1军团电台报务员,红四方面军电台报务员、电台台长,军委电台报务员、队长。参加过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军委电台报务员,绥德警备司令部电台队队长,军委电台队队长,军委3局无线电科副科长,八路军留守兵团通信科科长兼无线电中队中队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通信科副科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绥野战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西北军区通信学校校长,西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通信处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处长兼西南军区通信学校校长,军事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雷达工程学院院长,通信兵工程学院院长,总参谋部通信部军事科学研究室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等职。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杨思禄(1917—2022),江西省于都县曲洋村人。1933年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1军团2师警卫班班长。参加过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343旅警卫连排长,冀热察挺进军第37团副营长,营教导员,冀东军分区特务营营长,冀热辽军区特务团团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冀热辽军区热河纵队第25旅旅长,冀东军区第12军分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教导第3师师长,第二野战军直属教导第2师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第5航空学校参谋长、副校长,空军师长,空军第11航空学校校长,空军第6军副军长、军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1961年8月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

  ▲康林 (1916—1995),江西省于都县觉村人。1933年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广东省南雄县游击队队员,赣南游击队特务员。参加过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连副指导员,第1支队教导大队队长,新四军第1师3旅7团营长,如皋警卫团参谋长,苏中军区特务团参谋长,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南通警卫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中野战军第1师1旅3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1师参谋长、先遣纵队第4支队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24军72师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第24军72师师长、第24副军长,陆军第28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街。

  ▲黄经耀 (1915—2005),江西省于都县桐溪村人。1935年10月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1军团政治部通信班班长,参加过红军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排长,苏鲁豫支队第3大队连长、副营长,新四军3师7旅20团营长、第8旅22团副团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2纵队4师10团团长,第2纵队10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39军115师副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四野战军第42军126师副师长,志愿军42军126师师长,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黑龙江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陕西省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宁夏军区司令员等职。1964年4月晋升少将军衔。

  ▲张耀祠(1916—2010),江西于都县石灶村人,1935年10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保卫局6中队队员,红8军团保卫局特务队队员、侦察科科员,国家保卫局特务队班长,军委总政治部特务队班长等职。参加过红军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副官,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招待所所长、主任,中央教导大队三中队队长,中央教导大队大队部保卫干事,中央警备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组织股副股长,中央警备团团部参谋,中央警备团供给处副主任,中央警备团二营政治教导员,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12大队(中央警备团晋察冀支部)政治委员,中央警备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公安第2师副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公安警卫师副政委,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兼中央警卫团团长,总参谋部警卫局副局长,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谢谢悟空邀请,不胜荣幸。于都县位于江西赣州市,公元前201年建县,距今已经有2214年建县史,是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抗战时期,于都县是赣南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红军长征的集结地。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于都历史上的一些名人和他们的生平大致。

  曾文辿,风水形派的四大祖师之一,幼时好学,长大后隐居黄龙寺,得堪舆大道。传闻他死前让第一将他埋在一个坑穴中,当年腊月他就逝世,弟子听他的话将他埋在那里,命名为“曾仙塘”,之后曾文辿竟然复活,成为了地仙。

  丁盛,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跟着党走过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钟贤文,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从1933年加入中国,从基层做起,排长、营长、团长、师长、司令员,一步一个脚印,陪伴中国的发展壮大,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黄经耀,1961年晋升为少将,也是跟随党一直拼打的老党员。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

  康林,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毕生致力与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的获得者。

  这些都只是于都一小部分名人,于都人的铮铮铁骨为我国民族独立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据记载,于都县开国将军就有16位,其它为中国作出贡献的更是数不胜数,于都县不应该被人们所忘记!

  欢迎大家多多关注点赞,多多评论,谢谢!!!!

  于都历史上有一位受过三代皇帝加封的名人,其传奇故事与济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是历史记载,笔者仅以历史记载为基础来发表自己观点。

  该名人的肉身现在还保存在赣州于都福田禅寺,至今为1009年,过完今天就是1010年了!如果历史记载是真实的,其各种传奇故事所隐含的历史意义,值得我们去思考!

  赣州于都福田禅寺果悟,敬拜灵济生佛,为于都民众祈福!

  于都是一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自古至今,人才辈出,继往开来,累世不衰,自唐代至清同治年间,于都共有进士38名(其中武进士2名);有举人159名(其中武举人18名);贡生380名(拔贡、恩贡、岁贡、优贡)。其中一大批或有成就的思想家、学问家、理学家代表,或有益于人民之事的名官廉吏,或隐居田园著书立说的乡贤名人等等,真是仁人杰士,层出不穷。

  下面根据历史记载列出于都历史上都有哪些名人,一起来看看吧。

  太康初的陈方期,字长年。太守徐仲景征召他去做功曹,不就。以孝著称,亲丧昼夜号泣,几于毁灭,一夕假寐,若有人语曰:“无益存亡,愿择出处。”方期惊起,服除,但始终未去做官。

  邓德明,少从雷次宗学,与韦遥等为同学,通晓并记述古今事情,尤好山水。作《南康记》,系江西最早的地方志书之一,隐远、奇异的事物详尽记载无遗,超过一郡历代之文 献。旧志按:凤渚谢公府志载,德明郡人。宋元嘉(424~453年)末就雷次宗学,其时郡治正在雩都。作《南康记》,所表山水,又雩特详。其为雩人无疑,因采入之。

  赖棐 生于唐开元年间,字忱父。今贡江镇水南村人。7岁能写文章,及长,遍读五经、史籍和诸子百家著作,学识渊博。唐乾元二年(759)中进士,授官崇文馆校书郎,辞不就职,回乡建楼著书,过田园生活。唐大历初,于都县令李景旸曾说:“三国时隐士庞统名其家乡为冠盖,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称其家乡为通德,赖棐与他们比并不逊色。”于是称赖棐住宅为“秘书坊。”后人称赖棐为“赖秘书”,称其楼为“秘书楼”。祀乡贤以表彰他的高洁品德。所注《万姓通谱》一书流传于世。

  凭祥兴,雩都人。晓勇略,与弟祥祯、祥兆皆英武尚义。黄巢之乱,倾赀募兵勤王,二弟皆殁于阵,祥兴累功为将军。诏遣归图卢光稠,及境,光稠阴遣人刺杀之。乡人神之,为葬溪南,立祠祭祀。

  (834~918),唐末虔州人。唐末纷乱,与表弟卢光稠谋割据,于唐僖宗光启元年聚兵举事,占据虔州,拥卢光稠为虔州主。乾化二年,被州人拥立为虔州主,请命于朱梁,拜虔州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贞明四年被杨吴攻破,被幽禁江都,数年后抑郁而死。在位7年,治有善政。

  (854~916),唐末虔州人,杨筠松弟子,著名堪舆师。著《寻龙记?八分歌》2卷行世。

  唐末虔州人,杨筠松弟子,著名堪舆师。

  俗姓吴,名文佑,五代时高僧。居雩都明觉寺,法号灵济,因当时是寺称“僧伽院”,文佑任住持,故人称吴僧伽。

  王鸿,字翼道,号需岩生,雩都人,宋仁宗皇祐年间被推荐到京城太学,后参加解试,名列第一。王鸿中解以后,更为勤奋攻读经书,善书法,尤工隶、篆、八分书,长于文,但在礼部应试时,因为在文章中,把“浊”字错写成“沼”字,而被除名。王鸿从此绝意仕途,在县城四十里的泉石清幽处筑室隐居,自题居之洞曰“需岩”。郡守刘彝聘请他主管郡校教学,他不出任。邑令张宗谔招请他出来做官,他婉言辞之。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曾来需岩与王鸿讨论学问。曾注《太元经》,今不存。

  字康候,西晋 陈方期后代,唐朝常侍陈乾是他的先世祖,宣和元年(11 19年)中进士。维将学问努力灌注于民,于邑之密园立“万松庄”,辟义学,教授乡里,学者多归之。王鸿称赞他:“美无他逊,光宜自阙,积其所修,圣贤可至。”

  字尧俞,重和元年(111 8年)中进土,任太学汇征斋长,正直议论,秦桧恶之。出桂阳县令,任满不赴调。家居萧然,客至不能具饭,邻助之炊 ;居无庐舍,编草以蔽风雨。枢 密院编修唐稷曾说:至今文行此翁者绝少。

  雩都人。宋徽宗宣和五年《礼》第十一名,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汪应辰榜进士。奉议郎,任梅州判官。

  朱申,字维宣,雩都人。元祐间有声大学,尤善谈兵。以忧归,创青云阁,读书其中。所交皆为世知名士。会朝廷南幸,边臣议保甲。申从行溪洞,毕事,桂帅因边劳奏摄龙平县尉,期年而罢。自号熙时子。家极贫,恬然自适,卒祀乡贤。著有《语孟辨笺》《孙吴新注》及《防兵论》百馀篇,今皆佚,有诗录《全宋诗》。

  字次山,于都县人,生于宋庆历年间,提刑毛杭与建昌军张子方把郭峻推荐朝廷,授郭峻为秘书省校书郎,调任崇仁县令。不久转著作郎,任南城知府。当时江西最苦的是盐法苛刻,郭峻从容调剂,减轻了百姓这一痛苦,百姓都很感激他。是时福州奏请颁发铸印,皇上诏令快马送递。到达后,打开箱子却不见铸印。于是行文所经各地寻找,当行文到达南城时,郭峻断言:“此邮卒窃弄之耳!”随即搜查,并派渔人在渡口处打捞,果然把铸印捞起来了,大家都惊讶佩服。因他精明才干,故当时许多大官联名推荐他充当大藩住使。元丰初,郭峻任职佥判枢密院,元丰六年(1083)去世。

  字季正,今贡江镇人,生于明洪武年间。明永乐三年(1405),入京太学,授官行人司行人。永乐十年选为御史,出巡广东。此时镇守太监雷春恃势放纵,任意杀人,郭端上书揭发,雷春伏罪。靖江辅国将军阴谋不法,郭端上书列举他的罪状,将军被判刑,成祖皇帝下令表彰郭端。

  刘君贤,字文定,本泰和人。元末兵乱,依母族袁氏于雩都,遂冒姓袁。故左修品序称刘文定,而郑应桂序则称袁文定。著有《雩昌集》六卷,又名《学问要编》。刘君贤一生以授徒讲学著书为务,博观经史,深研理学,兼通天文地理。所著《昌雩集》,后人评价甚高。清代宋惟驹称《昌雩集》“洞察天文地理之奥,综括理学经济之要,博古今得失之变,卓识确论,裨于学者甚大”。又谓“试取是篇观之,令人襟正危坐,如见当日内圣外王,一片用世之心。”

  刘渊然(1351~1432),号体玄子,其先萧县人,祖父伯成任赣州路总管,遂家赣县。明初著名道士,道教长春派创始人。元末拜雩都紫阳观道士赵宜真为师,兼习净明、清微、全真等多派道术。

  邱弘道,雩都人。博学能文,得郭璞《葬经》究心三十年,遂精其术。浅深去就皆有法,与人言必以忠孝为本云(《刘槎翁集》)。

  字希进,雩都人。永乐四年进士。勉外和内刚,精通法律,吏不敢欺。授广东道御史,弹劾不避权贵,谳狱多平反。清赋浙江,寻命巡按,有平倭功。宁波卫军盗粮,连坐者五百馀人,疏请宽释。升广东按察副使,召入为左副都御史。扈从天寿山,宣宗欲出畋密云,勉上疏谏止。景泰三年,陈勉于南京左都御史任上告老归里。后卒于乡,代宗朱祁钰赐以葬祭。

  字自中,雩都人。景泰元年庚午中江西乡试,二年任程乡县教谕,逊志苦学,行已端方,树立学校,教诲生徒,程士为之丕变。迁永兴县教谕,升顺庆府教授。初,端署永兴教谕,时奉勘合撰修《郴州实录》,寓京师。弘治间纂修《雩都县志》。所著诗文不为奇崛雕琢语,而温厚正大,殊类其为人。入祀乡贤祠。有《适轩集》藏于家。子名庆祥。

  (1450~1531),字德征,号崖松,袁端子,雩都人。成化四年入太学,历任内府,上书陈“省国费,以节民用;严选举,以重守令;修武备,以防边患;存公道,以守国法;起民望,以惜才能。”五事,忤旨被杖,遣还国学。成化十四年中进士,任潜山知县,百姓相戒不敢为不法事。后任刑部主事,因办案能力出众,成绩卓著,加封为承德郎,升广东按察司佥事、提督雄韶等府兵备,总管广湖军事,晋阶朝列大夫。著有《崖松集》《归来稿》《读史录》《古今杂议》等。

  字德亭,端子,雩都人。博洽庄凝,有父风。弘治九年岁贡,任上杭训导,日进诸生讲贯不辍,都御史韩邦问巡按至汀(韩邦问任南赣巡抚在弘治十五年至十七年),庆云陈民间利弊六事,韩以国士称之。亲老乞归,奉养未尝离左右。亲殁,哀毁踰节,遂以疾卒。初端侧室生子庆旸,母卒旸幼,云抚弟成立,友于之风,乡人服之。著有《龙门集》。

  袁庆麟,字德彰,雩都人。初为诸生,矻矻攻举子业。忽自悟曰:“吾性自足,何事外求?”遂锐志圣贤之学。既膺乡举,以亲老不仕。督学邵宝聘主白鹿洞,郡守吴钰聘设教,俱不就。正德十三年,谒王公守仁。称之曰:“是从静悟中得来者也。”檄有司礼聘,督本府社学。年六十五卒。守仁为文诔之,曰:“古所谓朝闻道夕死可者,德彰其几庶焉。”著有《刍荛余论》。刊刻过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

  字元之(一说字符之),何廷仁二兄,雩都人。王阳明弟子。弘治十七年甲子科举人。历任福建诏安、直隶含山、霍山知县。在诏安知县任内,何春“行乡约,禁图赖,毁淫祠,教民间习文公家礼。”

  (1486~1551),初名秦,以字行,改字性之,号善山,雩都人。何廷仁治学初慕陈献章,后在赣州师从王守仁,因而放弃科举。何廷仁悟性极高,对王阳明的思想心领神会,在江西赣州与黄弘纲同时教授新入门的弟子。

  (1492~1561),字正之,号洛村,雩都人。正德十一年举人。曾师事王阳明,但并不赞成其师的“四句教法”,认为“天然良知,无体用、先后、内外、深浅、精粗、上下”之分。反对以“未发”“已发” 分性情为二,认为‘性之于情,犹理之于气,非情亦何从见性?”强调求道必“反求诸己”“深造自得”,修身则 “不致纤毫之力,一顺自然为主。”嘉靖二十三年授汀州府推官,迁刑部主事,因得罪吏部尚书,辞官归里。以师学授徒,长期不懈,与何廷仁齐名。著有《黄洛村集》二卷。

  雩都人。嘉靖间任霍邱教谕,王阳明门下土也,讲学施教,得师儒体(2006年黄山书社《颖州府志》。

  (1538~1602),字源甫,号养愚,雩都人。明代理学家。隆庆五年进士,历官宝应县知县、户部给事中、山东按察佥事、广西参议、佥都御使、都察院中丞等职。晚年,刊刻薛暄的《读书录》和何廷仁、黄弘纲二人的文集,以训迪后学为已任。万历二十二年,主持修纂《雩都县志》。

  字志竞,雩都人。万历四十年任连城县知县。练达治务,风励僚佐。迁学宫于旧址,建明伦堂。迁名宦、乡贤二祠于学后,建寅宾馆于衙右。当时,穆穆无可誉。死之日,民思之不能忘(《连城县志?名宦志》)。

  字文器,生卒不详,今贡江镇人。明宏治二年(1489)乡试,以《易》科成绩优异中举人,授杭州府推官。他明辨冤狱案件,清理盐税舞弊,剔除贪官污吏。3年考绩期满,其行李箱子萧然无物。有人劝他去借贷银两用以行贿,获个好官职。他严肃地回答说:“行贿不是我的志愿,况且借贷必须还偿,依靠正常俸银有限,非苟取百姓的财物就不能还偿,与其损害百姓利于我的官职,倒不如丢了我的官职而无害于百姓!”经推荐,被转任大仆寺卿。他奏请皇帝减去山东马匹十分之二、三,牧民困境才稍有复苏。后提升为广西平乐知府,不久因病辞职回乡。他在家平日生活极其清苦,吃野菜调羮,穿粗布衣服,清淡度日。大家都说:“严公是廉洁官吏。”死后,提学蔡克廉匾题“清白吏”,挂在严家门上。以垂永久。

  字云浮,号犀崖,雩都人。崇祯十二年己卯科举人。鼎革后,杜门读书、著述,年七十犹能灯下作小楷。曾编订《李涞文集》,手抄《困知录》,著有《犀崖文集》三十六卷、《云湖堂集》六卷。康熙二十三年,主纂《赣州府志》二十卷。

  字子鹤,雩都人。性淡静,好钞录文史。每岁终,陈所录于案,以酒脯酹之。词义皆默诵不遗。顺治十四年举于乡,公车不第,键户著书。李元鼎尝曰:“子鹤骨劲神清,令人对之,萧然自远。”著有《鹿谷文集》、《史论》四卷、《诗集》六卷、《四书汇解》二十卷。

  字仲禹,号种雨,雩都人。康熙三十八年举人,任房山县知县,卒于官。有诗名,工书,不轻作,顾性嗜茗,得佳茗啜疾书,舒卷自如。著有《读史日钞》《步堂诗集》《步堂古今诗选》。

  字储彩。甘贫力学,坚持不懈。参与编修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县志、五十一年(1712年)府志。由岁贡为临江 府训导,勤于讲学而秉性冲和。年八十五岁卒。卒之顷,子孙问所遗言,若云 :“八十年来慎保身,冰渊求敢拟前人,生平行事无机巧,惟恐此心失本真。”

  字亮揆,雩都人,乾隆七年进士。任湖南长沙府醴陵知县,调繁任靖州绥宁知县,署茶陵州知州,升湖北汉阳同知,黄州知府。著有《卧村制艺》《汉江课士录》《考信篇》。

  字特观,水头里(今岭背乡)人,乾隆元年(1736年)中举人,先后任南康教谕,永宁训导,诲人不倦,任山西盂县知县,行使车马外出因道路狭窄走了庄稼地时,厚资给民而不会闹事。盂有小河,夏秋洪水迅涨,房屋荡析,他捐俸筑堤,水不为患。每断狱,如有生路可求,即援例出之,讼案随勘随结,不妨民业。逢严冬,设粥厂,制棉衣,救济穷人,士民大悦,树碑以纪其德。告病归家,没有盘缠,众醵金相赠。

  字焕尧,号苏湖。少好学,沉潜经史,独具见解,中乾隆辛卯(17 71年)科举。历署新城、金谿、武宁、上犹、九江府学教职,补彭泽训导,他注重教书品行第一。曾 曰:“品行本也,文艺末也。有文艺而无品行,吾儒所不齿也。”著有《易经心解》、《礼记周礼辨义》、《书经折衷》、《诗经释义》、《春秋汇参》。

  字淇圣,号慕园,雩都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江西乡试第一名,三试礼部不售。著有《易经咀言》《说余闲吟》《菉园诗稿》《志余闲吟》。乾隆十六年主纂《雩都县志》,独出体裁,考核精详,直笔无私,招致邑人不满。

  (1729~1795),字道昌,号畏轩,雩都人。诸生。理学家。初谒赣县邓元昌,以为圣贤可学而至,居恒以敬为主,言动必宗礼法,终身无倦容,著有 《畏轩集》二卷、《训蒙要编》。

  (1735~1803),字雨宜,号立崖,昌图仲弟,雩都人。理学家。乾隆三十年乙酉拔贡,乾隆五十年部选授石城县教谕,六年后任吉水县训导,彭泽县教谕。著有《立崖文集》《立崖诗集》。

  (1738~1766),字尚宾,号二崖,昌图季弟,雩都人。诸生,副贡。理学家。终年二十九岁。著有《二崖先生文集》。

  字月台,华国子,雩都人。古文家。嘉庆十二年丁卯科举人,官奉新县学教谕。师事姚鼐,受古文法。致力古文数十年,波澜不尚壮色,议论不求耸听,唯斤斤以无序为戒。著有《古文钞》。

  字怀恭,号敬亭,启传子,应桂孙,雩都人。少好学,博闻强记,淹贯经史,刻有《敬亭文稿》行世。清乾隆庚午科(1750年)举人。挑选知县,分发云南。以亲老告近,改发湖南,历署石门、新宁,借补武岡州州同,丁外艰归。

  (1915-2005),江西省雩都(今于都)县曲洋乡桐溪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

  (1913—1999),江西省于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于1932年由中国青年团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班长、连指导员,红二十八军组织科科长、二团政治委员。丁盛17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洗礼,战功累累,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9月25日,在广州逝世。

  曾雍雅是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青年团,同年8月转入中国。他历任宣传队分队长、干事、指导员、股长、科长、县长兼县委书记、团政委、分区司令员兼旅长、师长、副军长、军长、西藏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同志是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青年团,1932年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1933年参加中国。段德彰同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党的第七、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叶荫庭,原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副兵团职)。叶荫庭是江西省于都县人,1915年出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革命生涯中,他历任战士,排长,连长,学员队队长、副大队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军后勤部部长、参谋长,副军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康林同志1916年5月出生于江西省于都县一个农民家庭。他1932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青年团,1933年9月转为中国党员;历任战士、班长、副政治指导员、教导队队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曾是中国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方槐,出生于1917原名赖芳槐,曾用名赖世禄。江西省于都县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入党。方槐是“航空火种”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民航局机航处处长、中国人民航空公司经理、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钟贤文同志是江西于都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排长、副政治指导员、队长等职,参加过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营长、团参谋长、团长等职,参加过山西、鲁南、滨海、鲁西等地反顽、反扫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渤海军政学校校长、师长等职,参加了昌潍、周张、济南、淮海、渡江、吴淞等战役和进军福建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步兵学校校长、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他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同志是江西省于都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参加中国。历任班长、通信科长、师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副政委、炮兵学校政委、炮兵学院政委、第二炮兵副政委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1977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同志是江西省于都县人。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他右臂负伤致残仍英勇作战。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股长、晋察冀军区组织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他任热西地区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司令员,第八纵队师政委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及广西诸战役。建国后,他历任军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委工程兵副政委、军政大学副政委等职。曾当选为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后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7年出生在于都县葛坳乡牛婆田布头村一户贫农家里。1930年加入中国青年团。1933年参加少共国际师第45团1营3连。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参加了广昌保卫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2师警卫班班长。参加了长征。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耀祠,1916年2月出生于于都县曲洋乡石灶村新安子一个贫农家庭。1931年加入中国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带领同村5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了少共国际师。1933年7月,他所在连队调往瑞金担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警卫连,担任保卫毛主席和中央政府机关的任务。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著有《张耀祠回忆》等。

  曾庆良(1917—1996),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电台报务员,红四方面军电台报务员、电台台长,军委电台报务员、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三局无线电科副科长,八路军留守兵团通信科科长兼无线电中队中队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通信科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西北军区通信学校校长,西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通信处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通信处处长,军事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雷达工程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科学研究室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于都县有着悠久的历史,那它在历史上曾出过哪些名人呢?

  

于都县有着悠久的历史,那它在历史上曾出过哪些名人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婚纱_礼服_秀禾_旗袍_婚纱礼服-杰瑞婚嫁网 > 于都县有着悠久的历史,那它在历史上曾出过哪些名人呢?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