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瑞网络

辽国皇帝耶律德光最后怎么死的?真的变成“木乃伊”了吗?辽国耶律后人

  

辽国皇帝耶律德光最后怎么死的?真的变成“木乃伊”了吗?辽国耶律后人

  

辽国皇帝耶律德光最后怎么死的?真的变成“木乃伊”了吗?辽国耶律后人

  

辽国皇帝耶律德光最后怎么死的?真的变成“木乃伊”了吗?辽国耶律后人

  谢小蜜邀

  首先我们基本可以肯定,把耶律德光做成“盐渍木乃尹”这事不是他妈妈述律后的主意

  947年三月十七日耶律德光踏上返乡省亲的旅程,四月二十一日,耶律德光死于栾城(现河北石家庄附近,当时已是初夏。

  以车驾的速度从栾城走到辽上京(内蒙巴林左旗)至少还需三个月,以快马的速度估计单程还需要将近一个月。(946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受石重贵降,947年二月才喝到他妈妈表示祝贺托人送来的家乡美酒)。换句话说,等述律太后得到耶律德光的死讯,再把自己的意思反馈到治丧第一线已经是六月中旬。盛夏时节估计放上十来天耶律德光的体味就会大得让人无法靠近,放将近两个月的话应该已经失去了精心腌制的意义

  其次,史籍中没有关于开膛破肚操刀手的明确记载。“帝(羊巴)”这个称呼也不是来自契丹人,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这是在耶律德光入主中原三个多月时间中被霍霍坏了的汉人对他的尊称

  契丹主至临城,得疾,及栾城,病甚。苦热,聚冰于胸腹手足,且啖之。丙子,至杀胡林而卒。国人剖其腹,实盐数斗,载之北去,晋人谓之帝(羊巴)。~《资治通鉴》后汉纪一

  契丹人破其尸,摘去肠胃,以盐沃之,载而北去,汉人目之为“帝(羊巴)”焉。~《旧五代史》外国列传一

  契丹人尚土葬,讲究叶落归根。耶律德光死得又远又不是时候,冰这种古代顶极奢侈品数量本来就不多,夏季在荒郊野外找冰既麻烦又效率低下。皇帝陛下如何保鲜这个问题可把随驾大臣们为难坏了,出征时还活蹦乱跳呢,现在总不可能给太后送一堆腐肉回去吧

  把皇帝开膛破肚做成盐水鸭坯这事应该是大臣们群策群力急中生智的成果,估计厨子在这种事情上没有太大的发言权

  耶律德光在契丹君主中算得上一位有为之君。这家伙有头脑,善于寻找机会;性格坚韧,三次伐晋终于入主中原;也善于纳谏,但文化隔胲和制度建设差异让他最后把入主中原这事最后成功演变成了一次小靖康之变

  耶律德光自己也模模糊糊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原这地真不是谁都能安安稳稳呆下去的

  契丹除皮室和属珊军外,其他大多算民兵。而契丹没有给民兵开工资的习惯

  赵延寿请给上国兵廪食,契丹主曰:“吾国无此法”。乃纵胡骑四出,以牧马为名,分番剽掠,谓之打草谷。

  耶律德光入汴梁后便按契丹惯例放士兵外出打草谷。契丹士兵不单抢财物,还喜欢杀人取乐

  丁壮毙于锋刃,老弱委以沟壑。自东、西南畿及郑、曹、濮,数百里间,财畜殆尽。

  五代时期的汉人可不是小绵羊,大伙纷纷拿起菜剥刀和擀面杖起来反抗。这些“盗贼”有多厉害呢,比如

  王琼带着一千多人就攻下了澶州外城,把以残虐著称的耶律郎五困在牙城里瑟瑟发抖

  李仁恕率手底下数万人猛攻重镇徐州,见五代名将符彦卿还镇才散伙

  二月,宋州、毫州、密州都被“群盗”攻破。耶律德光叹息道:

  “我不知中国之人难制如此!”

  ~《资治通鉴》后汉纪一

  刘知远率五万军队盘踞晋阳,死活不肯投降;已经投降的将领又看不惯契丹人的作派纷纷反叛。耶律德光已经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三月初,耶律德光就打定主意要离开这片是非之地

  契丹主复召晋百官,谕之曰:“天时向暑,吾难久留,欲暂至上国省太后,当留亲信一人于此为节度使”。百官请迎太后。契丹主曰:“太后族大,如古柏根,不可移也!”

  耶律德光说中原马上就要热得让人受不了,再加上自己很想妈妈,所以决定回家看看。这伙大臣脑子简单,说如果陛下想妈妈就把老太太接到中原来呗。耶律德光说,那哪行呢,我妈大户人家出身,家里亲戚太多了,都接到中原来没地住呢

  三月十七日,耶律德光整理好行李~后晋的几千官员、几千军士卒、几百名宫女太监、搬空了后晋府库,悒悒不乐地踏上了返乡的旅程

  看到村落皆空,耶律德光大动恻隐之心,一边下数百道安民榜,一边却不禁胡骑剽掠

  耶律德光返乡途中路过相州站,因梁晖降后复叛而大动肝火

  悉杀城中男子,驱其妇女而北,胡人掷婴孩于空中,举刃接之以为乐。

  ~《资治通鉴》后汉纪一

  耶律德光才刚刚上路,中原各镇降将更是一窝蜂起来造反。耶律德光做木乃尹前痛定思痛,总结道:

  “我有三失,宜天下之叛我也!诸道括钱,一失也;令上国人打草谷,二失也;不早遣诸节度使还镇,三失也。”

  ~辽史.旧五代史.资治通鉴.

  耶律德光同志临终前作出了严肃的自我批评,他深刻意识到,自己捞钱、分派契丹人分占州郡捞钱、纵容士兵抢劫钱财是错误的行为。然而,这种反省实际上没啥意义

  耶律德光永远不会把从后晋府库和节镇括来的钱还回去;

  不让契丹将领捞好处难道让身为部族首领的他们千里迢迢跑到中原来做好人好事;

  士兵不打劫人家吃什么,又用什么作中原百日游纪念品?要杜绝打草谷还得先从契丹军制改起,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实际辽军一直都没有改变过打草谷的习惯

  契丹会同六年十二月~七年四月,七年十二月~八年三月,九年九月~十二月,契丹主耶律德光三次呕心沥血南征灭晋,二月初一在汴梁登基做了大辽皇帝,三月十七便要扔下中原回家看望妈妈。残酷的现实造成了他巨大的心理落差

  按《旧五代史》的说法,耶律德光得的是寒热疾

  按司马光的说法,耶律德光犯病后需要吃冰敷冰,估计那叫急火攻心

  文化差异和占领军心态可以使每一次沦陷都成为巨大的灾难

  在唐末,辽国开始兴起,因为有大量的中原人逃难辽国,使辽国迅速掌握了各种技术。而此时,中原大乱,开启了五代十国时期,其实在五代十国的早期,辽国完全不是中原军队的对手,中原军阀李克用以及其儿子李存勖经常大败辽军。

  但到了后唐末期,后唐皇帝李从坷跟军阀石敬瑭争天下,石敬瑭一看实力相差太大,为了争夺天下,他向耶律德光投诚,愿意认耶律德光为父,并献出幽云十六州。

  辽国从此得到了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其战马可以随时抵达河朔之地。

  到了石敬瑭去世,后晋的第二位皇帝石重贵大概也是稍要些脸,觉得再叫耶律德光皇帝爷爷面上无光,所以跟耶律德光撕破脸皮。耶律德光就此南下,

  其间入侵了三次,最后一次才成功,耶律德光短暂的成为了中原皇帝,可是,南方太热了,他也呆不住,另外,他也没有统治中原的智慧,大军进来后,太原的刘知远等人频频动作,耶律德光害怕被抄了后路,放弃中原准备回老家,结果半路就死了。

  死时正是夏天,尸体不好保护,当时一位厨师想了一个办法,把他的内脏淘干,然后用盐腌上。其实这在北方的辽人中,是常见的处理方式。也算是中国版的木乃伊吧。

  具体的过程,我在今日头条有个专栏,叫《五代十国的枭雄们》一百万字讲述这段精彩不输三国的乱世。感兴趣的亲们可以去阅读一下,我这里先放下耶律德光死亡一段:

  公元九四七年正月初一,开封城外,经历了数年血战,还差点把老命搭上,耶律德光终于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大都会面前。

  进入开封以后,耶律德光宣布将晋国改为大辽国的一部分。也就意味着赵延寿跟杜重威两位难兄难弟手上的支票现在可以拿去擦屁股了,耶律德光自己要回当中原皇帝。

  中国,已经踏在我的脚下,天下,就在我的手心!

  平心而论,耶律德光是一位英雄人物,武功了得,智力发达,思维敏捷,政治人物的厚黑术也学得不错,但可惜,他也不是万能的,像许多曾经进入中原的塞外枭雄一样,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属于认识论的范畴。

  七百年以后,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里写到:有亡国,有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耶律德光先生挥军南下,降伏杜重威,直入开封,所灭的不过是晋朝(还是山寨版的),征服的不过是晋朝的君臣(肉食者),而要亡天下,还要问一下天下人。

  耶律德光脱下了宽松的中原帝服,重新穿回他的契丹小秋裤,精制铠甲,至于貂帽貂衣就不适和穿了,毕竟天气已经热了。

  此时,是他进入开封的三个月后。现在,他要告别开封回他的西楼。

  走出开封,回过头,他告诉随从:“天下人叛我是应该的,我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不该命令各镇搜刮钱财。”

  进入开封,耶律德光专门找来了管财务的(判三司),提了一个要求:契丹大军三十万,消灭了晋国,应该发点奖金,这个事情你赶快去办。

  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刘姥姥背着一包土豆茄子进了大观园都能讨点银子回去,耶律德光大老远的领着狼虎之师进了中原,总不能走空趟,打发一点钱是应该的。

  这里顺便提一下杜重威先生,老杜实在可怜,不但打的白条耶律德光没有兑现,竟然还被分配了指标,限期交多少钱上来。

  “第二个错误,是我不该让人去打草谷。”

  进入开封以后,赵延寿找到了耶律德光,向他提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辽兵数量众多,是不是向各镇征调一下军粮。”

  是呀,辽军号称数十万呢,点人头应该也有十来万,这么一大堆人总得解决粮食问题吧。可耶律德光听到后却笑了。

  “我们国家不用调什么粮食,要吃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们管这个叫打草谷。”

  这个打草谷,跟草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跟谷也没有半两的关系,说白了,就是抢粮抢钱抢猪羊活动。相当于给辽兵发了抢劫牌照,奉旨抢劫。所到之处,除了草没剩下什么(财畜殆尽),其祸害程度绝不亚于后来的日本鬼子扫荡。

  正是这二个错误,才搞得天下纷扰,乱兵四起。

  耶律德光终于承认自己征服了晋朝,却远没有征服天下。最后,他说出了第三个错误。

  “我应该早点遣诸位节度使归镇。”

  进入开封后,耶律德光下令各路节度使到开封开会,等各地节度使进京之后,耶律德光将他们控制了起来。

  要是有这些节度使坐镇,各地的兵变都不会变成燎原之势了。

  我不得不说,耶律同学的前二条总结得很好,但第三条就有点失去准心,要是前二条不纠正,节度使来或不来,民变就在那里。

  而且,正是有一些节度使没有听从召唤,才让耶律德光选择了易装北遁这条路。

  太原刘知远没有来。

  正月,也就是耶律德光做自我检讨的三个月前,太原。在得知耶律德光已经进入开封后,刘知远紧急下达了分兵防守的任务。

  石敬瑭死了,石重贵北飘了,两位世之最强者终于不可避免的要面对面较量。

  这些年来,刘知远一直处在防守状态,你来我就打,你走我不追,在隐忍中积累起力量。

  现在是出兵太原,驱逐辽兵的时候吗?

  刘知远叫来了一个人,交给他一封信,让其到开封面见耶律德光。

  这位接受使命的人叫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阳人,据记载小时候以唱歌起家的,现在是太原的客将,专门负责外交事务。

  不久后,王峻来到开封,见到了耶律德光,递交上刘知远的信件。

  打开信件,耶律德光就开始了他跟刘知远的第一次较量,在扫一眼之后,耶律德光露出了笑容,因为他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东西。

  在信的开头,刘知远热烈祝贺耶律德光进入开封,主持大局。

  这应该是承认我的地位了吧,可耶律德光的笑容还没绽开到面部神经充分舒展,就僵在那里,因为刘知远继续说道:

  “太原夷、夏杂居,戍兵所聚,未敢离镇!”

  这个意思就是。。。(省略借口若干),所以,虽然你老人家召唤各路节度使进京搞见面会,但对不起,我实在抽不开身。

  我们知道,婉拒有时候比直接拒绝更伤人,因为他不但拒绝你,还用借口来污辱你的智商。接下来刘知远又说了一通看上去相当客气的话:

  “以应有贡物,值契丹将刘九一军自土门西入屯于南川,城中忧惧,俟召还此军,道路始通,可以入贡。”

  大意是虽然我本人不能亲自上门道贺,但耶律陛下也不要太生气,我人不要,礼必须到,但有个问题,你的手下刘九一领着部队从土门进入屯在了南川(离太原很近,现在就属太原市。),吓坏了城中百姓不说,还阻碍交通。等路通以后,我一定给你随礼,庆祝你入驻开封。

  所谓绵里藏针就是这样的,乍一听好像挺重视,一不留情就会感觉好极了,可细想一下,这不说人贪财要红包吗,更污辱人的是,你要拿红包,还得把兵给退了。

  以耶律德光的智商,自然看得出所有的门道,我相信第一时间,他的脸色应该挺黑的。

  这是当世两位豪杰的对话,生气的一定是输家,一般情况下,碰到让自己生气的,耶律德光会换作手谈(包括使用外延设备,比如兵器),但在考虑了一下,他发现自己并不一定搞得过刘知远。

  这些年,耶律德光不是没到太原打过草谷,可每次派去的兵马都被刘知远当成野草间了苗,更不用说,今天的刘知远兵强马壮,还早有防备。

  打不过,又不能掉身价的生气。

  控制情绪,拿出风度,要发火,那就输给刘知远了。

  于是,耶律德光马上调整心情,变换脸色,对刘知远不远千里送信来祝贺表示了赞赏,为了回谢刘知远送来的礼物(暂时还没送来),耶律德光决定赏赐刘知远一根木拐。我们知道现在有些黑社会喜欢给你寄子弹恐吓,但耶律德光还是比较实在,并不是要吓唬刘知远再不听话就让你下辈子拄木拐,实际上,这是一个极高的礼遇,只赏给重臣。

  最后,耶律德光下令下令有关部门马上起草回信,答谢刘知远,不过一会,信拟了上来,耶律德光看了一下,然后放下,拿起笔,郑重在刘知远三个字前面加上一个儿字。

  这大概是石敬瑭给耶律兄弟惯出的毛病,见了人,也不管年纪多大,也不管人家乐不乐意,耶律兄冲上去就叫儿子。这劲头,当年以收义子闻名的李克用,王建也要自叹一声不如。

  第一次交锋,刘知远绵里藏针,耶律德光厚实应对。这是一次平分秋色的较量。

  王峻踏上了回太原的路,回去要顺当的多,不像来时要避着点辽国打草谷的骑兵,据记载,耶律德光的那根木拐比八仙铁拐李的那根还要管用,辽兵见到,无不避让。

  这根神奇的木拐顺利送到了刘知远的手中。

  可显然,刘知远对这根木拐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他急切地问了王峻一句话:

  “开封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听到王峻的回答,刘知远会心地笑了,拄拐也罢,被当儿子也罢,第一次交锋,他已经取得了自己想到的东西,那是王峻的回复:

  “耶律德光正在纵马四掠,扣留各镇节度使,并四处搜刮财物。”

  果然是贪财啊。

  那就打发他一点吧。

  刘知远准备了高档丝织品跟名马让人送到开封当然,刘知远本人是不会去的。

  面对一堆花里胡哨的丝布,耶律德光终于沉不住气了,木拐也送了,厚脸皮认亲也认亲了,你就是不服从调令,这是铁了心要跟我对着干吧。

  耶律德光再没有心思跟刘知远玩猜谜,直接点破了刘知远的心思:

  “你以前不服从南朝(后晋),现在又不服从北朝(辽国),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们说过,沉不住气的人总是失败者,耶律德光的失败就从这次气急败坏开始。

  话已经说破了,玩虚的是不行了,有一个凑到刘知远身边,提了一个建议。

  “我们跟胡人闹僵了,按王峻的报告,耶律德光如此贪婪残暴,必定失要人心,他们一定在中原待不住。”

  “我们发兵吧!”最后,这个人兴奋的说道。此人是刘知远的孔目官郭威。

  望着这位一直跟随在身边的参谋,刘知远却摇头了,接下来,他要给这位小兄弟展示夺天下的一系列绝活,当然,他没有想到这位优秀学员有一天会将自己学到的东西用到他们老刘家身上。

  刘知远教的第一招是:等待。

  “兵我们是要出的,但不是现在。”

  “为什么?”

  “你不知道契丹新收了晋军十万降后,就驻在京城之外吗?”

  郭威恍然大悟,是的,现在挥师开封,首先遇上的不是辽兵,而是十万晋兵,自己人打自己,最后便宜的还是辽人。

  “那什么时候是进军的时候?”

  刘知远望着外面阴沉的天空,说了三个条件。

  “等他们捞足了钱,意志松懈时。”

  “等冰雪融化,天气转暖,他们归心渐起时。”

  “最重要的是,等天下形势变化时。”

  刘知远猜到了每一步,耶律德光的皇宫内已经堆起成山的金银,南来的暖风消融着积雪,而形势终于开始发生变化。

  泾州的彰义节度使史匡威关上城门,根本没理会耶律德光的使者。史匡威的爷爷是原太原十三太保史敬思的孙子。

  驻秦州的雄武节度使何重建开门热烈欢迎契丹使者,等对方一进门,就把人家使者斩了,然后率城投靠后蜀。

  反抗的火苗已经点燃,收到消息的郭威赶紧跑去向刘知远报告,又提出了发兵的要求,刘知远摇摇头,依旧告诉他,现在还不是出兵的时候,我们还需要等待。

  刘知远在等待另一个人的反应。

  刘知远等的是张从恩,前面介绍过,张从恩是石重贵的岳父,现在石重贵被赶出了开封,他老人家最有资格站出来,更重要的是,张从恩驻扎的地方是潞州,这个地方是太原的命门。

  以张从恩的水平是不会让刘知远等太久的,不久后,刘知远就收到了张从恩的信,打开后,刘知远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原来张从恩也接到了耶律德光的召唤令,可他老人家有点拿不定主意,专门来请教一下刘知远,表示唯刘公马首是瞻,刘公要去开封,我就去,刘公要反辽,我也反。

  刘知远马上写信回复,真诚的回答了对方的问题:

  “我就一块小地皮,哪里敢抗天下,张公你先走一步,我随后就到。”

  张从恩先生收到信,有了主心骨,马上起程进开封见耶律陛下,从此张国丈就失去了举大旗令天下的资格。

  自然,在这个事情上,刘知远有点不厚道,坑了张从恩同志,但干大事的,除了对付敌人,对付个把同志也是必需的。

  顺便提一句,关于坑人这一课,不能算刘知远给郭威上的课,因为就坑人这门课来说,郭威也是教授级的。

  刘知远接下来要给郭威下的第二课是暗示。

  话说形势已经明了,是时候出来振臂一呼,引领群雄了,可问题出来了,手下没人劝刘知远站出来,这大概是刘知远老让大家等,大家也就跟着等了,这说明,群众是盲目性的,到了这个时候,就该主动引导一下。

  刘知远召开了一个会议,谈起了最近的形势,提到雄武节度使何重建投靠蜀地时,突然满脸忧愁,来了一句:

  “戎狄入侵中原,蹂躏天下,中原又没有君主,现在藩镇都外附,作为一方长官,我实在感到惭愧万分!”

  郭威同学很快领会了,马上表示,国不可一日无主,刘公是时候站出来了。

  刘知远表示同意,但以什么身份起兵驱逐辽人呢?事实上,后晋虽然倒闭了,刘知远还挂着后晋朝的官职。

  接下来,刘知远要给郭威上了最重要的一课:试探军心。

  刘知远召集军队,发布讲话,表示要率兵进入河朔,寻找被驱出开封的皇帝石重贵,把圣上接回来。

  刘知远听到了他需要的答案。

  “天下已经没有君王了,现在能够君天下的,只有大王!”

  在震天的呼声中,刘知远终于断定时机成熟了。

  “诸道为契丹括率钱帛者,皆罢之。其晋臣被迫胁为使者勿问,令诣行在。自余契丹,所在诛之。”

  太原已发逐辽令!

  事实证明,刘知远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候站到了前台,中国的事情只要有人挑头,那就好办了,一时之间,应者云集,陕州军人揭竿起义,杀辽国官吏,送表太原。磁州刺史李谷秘密派人攻击相州,晋州军将起义归附,澶州变民围攻城内的辽国刺史,并向刘知远请求增援。。。。。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耶律德光终于坐不住了,开封是没办法呆了,要知道相州,磁州都在河朔地界,那是耶律德光回家探亲的路,这两个地方要全被地方占了,那耶律先生想回家看看老娘,只怕要走海道了。

  趁着河朔还没成燎原之势,赶紧回家呆着吧。

  打包好搜刮来的钱财,耶律德光撤退了,虽然只在中原呆了不到三个月,但也算潇洒走一回。一路上,耶律先生不断反思,终于做了那个深刻的检讨。

  检讨完毕,接着上路,耶律德光还需要继续完成他的人生旅途,一路上,他的心情还算不错的,毕竟钱也到手,而且马上就要回到故土,在他看来,在皇宫里无聊时,就骑着马到城外的草原跑一圈,打两只兔子,要是有鸽子,也打!到了晚上,骑马回家。当什么事也没发生。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啊。

  遗憾,耶律先生,这样的生活你再也过不上了,实质上,你的人生旅途也就剩百来里地。

  行至临城,耶律病倒,病症挺奇怪,发热,全身发热。

  耶律先生本着轻伤不下车的原则,继续向北走,来到栾城,他当年坐镇降伏杜重威的地方,病情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全身热得受不了。耶律德光北归时,带走了不少中原的人才,比如冯道,李崧,李谷们,以及一些宫女,我猜想,应该是忘了带点技术人才,比如御医什么的。耶律德光受不了燥热,竟然全身都堆上冰,口干了还抓冰吃。有病不看医,随便吃东西,想不死是不容易的。

  行到一片林子,耶律德光一命乌呼。按理说,人死万事空,事情就结束了,但耶律德光死在外面,就多了一些麻烦,总不能埋在中原吧,但运回去又不现实,天气这么热,又没有冷藏设施。当然困难是有的,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根据商议,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将耶律先生开腔破肚,取出内脏,在里面填入食盐,进行脱水处理,具体工艺非常像某些地方做腊肉的方法。中原人将这个东西称为“帝羓”。

  所谓羓,就经过加工的大块干肉。中原人就是爱调侃,说白了,这应该算木乃伊。

  另外提一下,耶律德光升天的那块地方叫杀胡林,据称当年武则天时期曾经在这里大败突厥兵,又据说,正是耶律德光死于此处,后人才称此林为杀胡林。

  这是中原的福地。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木乃伊只是一个保存尸体的方法,按照耶律德光的下场的话,变木乃伊应该是没跑了。

  耶律德光是契丹皇帝里非常特殊的一位,由于他母亲述律后干政,使他在草原无法施展抱负,外加上一部分汉臣的影响,还有契丹族数百年来受到中原王朝的熏陶,使耶律德光把目光瞄向了中原。

  没错,他不仅想当草原的皇帝,还想当中原的皇帝。

  在此目标的驱使下,耶律德光助石敬瑭灭后唐,得燕云十六州。后来后晋出帝对契丹强硬,耶律德光遂举全国之兵南下伐晋,后晋灭亡。耶律德光在东京改国号为大辽,以为自己坐稳了中原的皇帝,但是由于耶律德光对中原百姓太过恶劣,纵容士兵“打草谷”,导致中原百姓纷纷起义反对契丹。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趁机称帝,耶律德光无奈只能退出中原,走到栾城病死。

  当时辽国的都城临潢府在今天的赤峰,耶律德光在栾县就病死了,赤峰离栾县有四百多公里,按照古代的走法,等耶律德光的尸体运回赤峰早就开始流水了,为了保护耶律德光的遗体,只能把他做成木乃伊带回去。

  当然,守仁君主要想说的不是这个。

  耶律德光建国大辽,此后上百年,辽和契丹这两个国号一直被契丹人更换,而“辽”这个国号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改为辽的时候,说明这代国君热爱汉文化,更倾向于汉化,改为契丹的时候说明这代国君更倾向于契丹化,本土化。

  正值壮年(四十五岁)的耶律德光,

  在北返途中染上了一种热疾,

  高烧不退。

  据《辽史》记载,

  耶律德光这个高烧,

  那可是真正的高烧,

  烧到全身堆满冰块,

  并吞冰入腹,

  也无法降温,

  没几天就口吐鲜血而死。

  如果可以,

  他和他爹耶律阿保机,

  都应该享受“工伤”待遇,

  因为那位也是死在出征还都的途中。

  耶律德光咽气的地方,

  是河北栾城,

  离辽国国都上京还远着呢,

  但是他妈述律后得知消息,

  一定要“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这就有点为难文武大臣了,

  那种热得要命的天气,

  恐怕还没走到半路,

  尸体就腐烂,

  而成一具白骨了,

  而一具白骨,

  显然无法交差——

  谁能证明这是我儿子?

  你们是不是把他给害了,

  然后随便弄具白骨来糊弄老娘?

  述律后的懿旨,

  愁死了伴驾的文武大臣。

  这种时候,

  最有用的是厨师。

  一个名叫羊胡子的御厨说,

  要想尸体不腐烂,

  唯一的办法是做成羓。

  所谓“羓”,

  相当于我们四川人爱吃的腊肉,

  做起来很简单,

  先在肉上面抹上一定的盐巴,

  腌好后再挂起来晾干。

  在没有冰箱的时代,

  要想使肉不腐烂,

  唯一的办法是在上面抹盐。

  若在平时,

  御厨的话音一落,

  估计脑袋也得跟着搬家——

  这样做,

  不是把咱们的君主当牲畜处理吗?

  可是除了这么办,

  又能怎么办呢?

  大臣们一商量,

  只得同意把他们的君主当牲畜来处理。

  对御厨来说,

  这种活儿倒不陌生,

  只见他熟练地一刀把耶律德光的肚子破开,

  取出内脏扔掉,

  然后像处理一大块羊肉那样,

  朝尸体上面撒盐,

  最后装在一个盐坛子里运回上京。

  有人说,

  耶律德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木乃伊君主。

  这话太抬举他了,

  因为真正的木乃伊可不是这么处理的,

  至少涂的不是盐巴,

  而是防腐的香料。

  更重要的是,

  古埃及人这样处理死者的遗体,

  是表示对死者的敬意。

  那个御厨朝尸体胡乱撒盐的时候,

  有过敬意吗?

  仅凭这一点,

  耶律德光也不配叫“木乃伊君主”,

  叫他“腊肉君主”倒比较合适。

  耶律德光(石敬瑭的父皇帝)是那个帮助后晋石敬瑭(自称儿皇帝)消灭后唐的辽国第二位皇帝,947年,耶律德光在消灭后晋归国途中暴毙。(耶律德光图)

  后晋石敬瑭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允诺契丹耶律德光,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纳贡,自称儿皇帝,换来了耶律德光的大军,消灭了后唐,石敬瑭这个皇帝也是耶律德光册封的。

  942年,石敬瑭病死了。他的侄子兼养子石重贵夺去了帝位,其实石敬瑭有儿子石重睿,石重贵是篡权。这位看不起自己的叔叔石敬瑭,不但认了比自己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而且割让了大片领土。石重贵在向契丹汇报登基和称呼情况时出现不和,后晋和契丹闹翻,契丹大军借故南下进攻,后晋先胜了两次战役。946年,耶律德光亲率全国之师进攻,于12月攻破汴梁,灭亡了后晋,须知不想做儿皇帝那是需要强有力的军队做后盾。(石重贵像)

  消灭后晋后,耶律德光选择947年的大年初一进入汴梁,着实风光了一把,心里美滋滋的,认为自己中原皇帝的位置已经稳坐,因为各地藩镇也纷纷投降,并且大都来到了汴梁城。

  耶律德光贪财好色,他自己搜刮后晋皇室的财宝,并且让后晋的官员帮着搜刮,自己在后宫享受美色。别以为耶律德光搜刮了钱财会给契丹的将士,他让派驻各地契丹官员自己搜刮,士兵们可以到处“打草谷”,钱财女人契丹士兵自己抢。

  一时间后晋统治的地区百姓流离失所,妻女被抢。这下引起中原百姓的一致反对,以石敬瑭大将刘知远(后汉建立者)为首,各地纷纷聚众几万或几千杀死契丹派遣的官员,攻击契丹军队,原先归降的藩镇纷纷反叛,契丹统治者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耶律德光怕回不了故土,急忙撤退。

  路过相州(河南安阳附近)时,耶律德光下令屠城,只留下年轻妇女,其余一律杀光,这是他杀人泄愤,眼看到手的中原皇帝,短短几个月就丢了。

  耶律德光非常懊恼,和大臣们总结了经验教训,如不是措施失误,契丹可以雄霸北方了,游牧民族劣根性害了他。契丹大军到达栾城(今天河北栾城县),耶律德光突然病故,窃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水土不服。契丹长期生活在西北地方,以游牧生活为主,到了中原地区后,环境发生了变化,饮食也发生了变化,一般情况下会引起水土不服而得病。

  二、过度纵欲。耶律德光消灭后晋后,俘虏了后晋的后宫,各地官员也纷纷送来美女让他享受,异域的人遇到了“异域风情”,纵欲那是避免不了的,短短几个月掏空身体,身体免疫机能严重衰退。举个纵欲直接死亡的例子:曾国荃的一员悍将(略去名字)在攻占天京后,弄了几十个美女在床,结果一个月左右这员悍将居然死了,曾国荃汇报朝廷是战死的,为他遮掩纵欲而亡的事实。

  三、心理落差大,从极度高兴到极度压抑。从耶律德光最后这一年的经历来看,先消灭后晋,中原几乎一统,做上了皇帝宝座,人生走上了巅峰,几个月后灰溜溜撤退,损兵折将,从大喜到大悲,没几个人能承受的了。

  在归国前,他又得了热病,加之路途颠簸,没到故土就病亡了,年仅46岁。也许是屠城的报应吧!

  耶律德光出征前,身体很好,出去没多久就病故了。

  有人说耶律德光的母亲想看一看自己的儿子,下令才制作的干尸,这纯属臆想。耶律德光死后汇报给他的母亲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来回最少也要好几天,正值夏天,尸体早就腐烂了。根据历史记载,契丹贵族有制作干尸的传统,保存完好的尸体。耶律德光死后,也就一两天的功夫就开始制作干尸了,将死者内脏掏空,塞进盐巴,防止腐烂,类似古代埃及“木乃伊”的制作方法,将尸体保存了下来。(辽怀陵标志图)

  耶律德光死后葬在现在的内蒙古巴林右旗床金沟村北面的山中,称辽怀陵(东汉还有一个怀陵)。因为耶律德光活着的时候经常在这附近打猎,故此埋在这里,1976年被考古人员发现,不过现在墓葬周围盗洞很多,估计早就被人洗劫已空了。(辽怀陵盗洞之一图)

  谢邀!

  看过他的史料,简要回答一下:

  一,关于耶律德光的死因

  耶律德光是死于返回家长的路上。当时,他率军出击后晋,灭掉他的儿皇帝石敬瑭建立的后晋之后,后晋大将刘知远在晋阳自立为帝。

  刘知远英勇善战,又很会笼络人心。而耶律德光军纪涣散,手下将士在后晋奸杀抢劫,民怨沸腾,自知凶多吉少的耶律德光于是率军撤退。

  当军队回撤到杀胡林时,耶律德光突然得病,随行人员马上回去向太后耶律德光的病情,太后下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二,关于耶律德光为啥被做成“木乃伊”

  几天后,耶律德光病亡于杀胡林。此地距离京城上千里,又适逢夏天,尸体很难保存,但因为有太后“死要见尸”的命令,又不敢就地下葬,手下人员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尸体做成羓。

  什么是羓呢?原来,辽国是游牧民族,平时以牛羊肉为主食,在夏天,为了便于保存肉食,就会掏空牛羊内脏,撒上盐巴,腌制起来,可以保存很长一段时间。其实,就和现在南方制作腊肉差不多。

  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掏空了耶律德光的内脏,然后撒上盐巴,将其做成了“木乃伊”。

  耶律德光毕竟是皇帝,被做成木乃伊是很可笑的事情,所以大家都保密。但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传出后,当地和辽国百姓都称呼耶律德光为“帝羓”,成为一大笑谈。

  耶律德光,他是辽朝的第2位皇帝。他是耶律阿保机的次子,史书上记载他从小就很聪慧,而且长得也挺帅的,深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

  耶律阿保机也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在他20岁的时候就任命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并随耶律阿保机参与了一系列战争。在战争中他很勇猛,战功卓越。

  在他25岁的时候,耶律德光继承了帝位,成了辽朝的第2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像整改赋税,鼓励百姓生产,改革官僚等。他雄心勃勃,胸有大志,军事上夺取幽云十六州,他一直有平定中原的野心,可以说他还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一个皇帝。

  在公元947年,耶律德光率军南征灭了石敬瑭的后晋,但在灭晋后,他的军队扰民太严重了,烧杀抢掠是不恶不做,中原地区起义不断,百姓纷纷起义抵抗辽军的侵略,辽军是节节败退。

  这样的情势下,耶律德光不得不下令撤军回国,军事上的失败,令他很恼火,急火攻心就生病了。在病重期间,耶律德光不听太医的叮嘱让他远离女色,他却仍是我行我素,纵欲无度。结果走到栾城,今河北滦县的时候,病情加重了就一命呜呼了,时年45岁。

  当时辽国的太后耶律德光的生母听到耶律德光身亡的消息后,十分的悲痛,传来懿旨说: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当时可是炎热的夏季呀,要是就这样将耶律德光送回去,还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辽国都城上京,那时候早已经腐烂发臭了。

  这可难为了当时的这些随驾大臣们,后来随驾的文武大臣脑洞大开,想到一个办法。就是他们少数民族腌制牛羊肉的法子,把牛羊的内脏掏空,然后再撒上盐巴,腌制起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腌制腊肉。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大臣们也是无奈之下才用这个法子的,就这样,耶律德光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木乃伊皇帝。

  把耶律德光做成腊肉的是他的侄子耶律阮,为什么把二叔做成腊肉,还得从辽国皇帝争夺战开始说。

  耶律德光是辽国第二位皇帝,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次子,本来耶律阿保机活着的时候已经立长子耶律倍为太子,不出意外耶律倍将成为第二位辽国皇帝,但是皇后述律平另有心思,在耶律阿保机死后,经过精心策划,让二儿子耶律德光成了皇帝。耶律倍为了逃脱耶律德光的威胁,出走投奔了后唐。但是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留了下来,并随着耶律德光出兵攻打后晋。

  在战争结束回来的路上,耶律德光暴病而亡,这时皇位的继承人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太后述律平最疼爱自己的小儿子耶律李胡,她的意思是立自己的三儿子耶律李胡为帝。耶律李胡勇武强悍,力大无比,但生性残忍酷虐。大臣们并不愿意这个有严重暴力倾向的人做皇帝,于是在半路上推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为帝,在死去的耶律德光灵前继位。等于是直接否定了述律平打算立为皇帝的耶律李胡。

  耶律李胡

  耶律阮把耶律德光的尸体像腌咸肉一样腌起来,带着大部队浩浩荡荡赶回都城,准备正式登基。

  这里不得不说说耶律阮那位偏心又强势的奶奶述律平,这个人物可不简单,历史上传说的女将不少,但确实记载在史料中,能够骑马打仗的还真没几个,大部分都是文学作品和小说杜撰,梁红玉确有其人,但并没打过仗,穆桂英和杨门女将更是杜撰出来的人物,但这个述律平可是个实打实的女将,她有专属于自己的军队,而且战绩不俗,曾经带兵击退室韦大军偷袭,并且亲自上证,立马三箭,射中敌人头领。在诸弟之乱中,她当机立断,下狠手处置耶律阿保机的手足兄弟,为后来阿保机登位做出很大贡献。耶律阿保机死后,他自断右手陪葬,后人称其为断腕太后。

  断腕皇后述律平

  述律平是历史上最为强势的女人,也是历史上最偏心的女人,对自己的大儿子横竖看不上眼,夺了他的皇帝继承权还不算完,最后逼得大儿子远投他国。她的强势也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于是才出现了半路上耶律阮灵前继位的事情出现。述律平开始并不愿意认栽,让耶律李胡去攻打耶律阮,结果大败而归。述律平又亲自带领大军与自己的孙子隔河对阵,准备时刻开战,最后由耶律屋质出面,双方调停,各退一步,才免去了祖孙对决的尴尬局面。

  耶律阮正式登基以后,才为已经被腌成咸肉的叔叔耶律德光风光大葬。

  辽朝第二任皇帝耶律德光,契丹名为尧骨,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次子,生母为淳钦皇后述律平。作为马背上的皇帝,耶律德光自幼便跟随父母四处征战,为契丹(辽)帝国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因功进拜天下兵马大元帅。不仅如此,作为“草原本位主义”的坚定拥护者,耶律德光因为立场贴近述律平,所以深得母亲的器重。

  耶律德光本来没有继位可能性,因为耶律阿保机称帝后,册立嫡长子耶律倍为太子,并给与他“人皇王”的称号,明确表明让他接班的态度。然而,耶律倍虽然是草原上长大的孩子,但对汉文化出奇的痴迷,不仅擅长吟诗作画,而且还主张以儒家思想来治国。这样一来,便跟主张遵守传统、维护祖制的母后述律平之间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

  考虑到醉心于中原文化的耶律倍一旦上台,很可能会在国中强行全盘汉化政策,若果真如此的话,必然会激起传统派贵族们的强烈反弹,使得新造之国有可能会重新陷入分裂混战中。正因如此,在辽太祖驾崩后,述律平临朝称制1年时间,然后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胁迫群臣拥戴耶律德光为皇帝,时在天显二年(927年)十一月。

  耶律德光称帝后,尊奉述律平为太后,与母亲共掌朝政。当时,兄长耶律倍虽然跟皇位失之交臂,但依然统治着疆域广袤的属国-东丹(原渤海国),并且旧部党羽依然众多,若他举旗造反的话,必然会让契丹陷入无休止的内战当中。正因如此,在登基后的4年时间里,耶律德光不断地削夺东丹国的实力,并派人对耶律倍进行监视,最终迫使他抛妻弃子逃奔后唐,时在天显六年(931年)。

  耶律德光是个志向远大的皇帝,并不甘心于只在塞北称王称帝,所以在吞并东丹、完成统一后,便将注意力南移,意图进军中原。天显十一年(936年),后唐节度使石敬瑭叛变,并以称臣称子、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契丹出兵助其反唐建国。耶律德光对石敬瑭的条件相当满意,遂率5万精锐骑兵南下,在晋安寨重创后唐主力军,解除晋阳之围。

  击溃后唐主力后,耶律德光又在晋阳扶立石敬瑭为帝,建国号为(后)晋。随后,耶律德光派兵随同石敬瑭南下攻占洛阳,正式灭亡后唐。后晋进占中原后,契丹大军撤回塞北,就此完成第一阶段南进中原的任务。此后,耶律德光建立南、北两面官制度,分治境内汉人和契丹人,并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进一步南下的基地。

  后晋高祖石敬瑭在位期间,虽然对契丹异常恭顺,但仍不免遭受耶律德光的欺辱,最后郁郁而终。等到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后,因不愿步叔父之后尘,便在大将景延广的唆使下,开始摒弃“称儿称臣”的国策,改而采取“称孙不称臣”的路线,并对契丹发出赤裸裸的战争叫嚣,由是激怒了耶律德光。

  会同七年至九年间(944-946年),耶律德光三度率军南侵,前两次因为遭遇中原军民的殊死搏斗,都落得大败而回的结局。然而在最后一次南侵时,由于后晋军队主帅杜重威在前线不战而降,导致中原门户大开,才让耶律德光如愿以偿地攻灭后晋、占领中原。

  会同十年(947年)正月初一,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大梁,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一个月后,正式将国号由契丹改为辽。此时的耶律德光,俨然把自己视作中原之主,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4个月时间,他便遭遇中原军民的群起反抗,而先前向他表示效忠的藩镇们,也纷纷打出驱逐辽军的旗号。在军事无效的情况下,耶律德光被迫罢兵北还。

  在返回塞北的途中,耶律德光懊恼不已,结果刚刚走到栾城杀胡林,便突患重病而死,终年46岁。噩耗传到辽国都城上京后,太后述律平悲痛欲绝,随即下令将耶律德光的遗体运到塞北安葬。由于当时已是初夏时节,天气暖和得很,遗体若不做防腐处理的话,根本无法顺利地运到千里之外的塞北。

  正因如此,南征的文武大臣和太医们绞尽脑汁,最终按照牧民们腌制腊肉的办法,将耶律德光的肚皮剖开、摘去内脏,然后用盐腌排除水分,再用火慢慢烘干遗体,最终制成类似于“木乃伊”一样的干尸。由于时人称呼腊肉为“羓”,所以耶律德光的干尸也有了个形象的称呼-“帝羓”。一代雄主死后被制成腊肉,这在历史上也算是绝无仅有的奇葩事了。

  契丹主至临城,得疾;及栾城,病甚,苦热,聚冰于胸腹手足,且啖之。丙子,至杀胡林而卒。国人剖其腹,实盐数斗,载之北去,晋人谓之“帝羓”。见《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六》。

  史料来源:《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辽史》、《资治通鉴》

  辽国皇帝耶律德光是病死于征战回朝的途中。由于他的老娘述律太后说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而当时的技术无法在盛夏保证遗体不腐烂。于是就有军中大厨提议把他的遗体制成腊肉,也就是帝羓。人们把他的遗体用刀切开腹部,取出内脏等,然后用盐腌制,做成了“木乃伊”,这才把遗体带回的辽国都城。太后一见遗体成了木乃伊,当场昏死过去,醒来后下令处死了那个厨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婚纱_礼服_秀禾_旗袍_婚纱礼服-杰瑞婚嫁网 > 辽国皇帝耶律德光最后怎么死的?真的变成“木乃伊”了吗?辽国耶律后人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