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长婚嫁网

我想办中式婚礼,传统文化怎么体现?

  婚姻乃是人生大事,有着“传宗接代”之说法,所以婚姻便成了传递香火,延续人类文明的一种礼节。随着历史的潮流变化,人们仍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的婚礼历来都追求热闹,喜庆,欢乐的氛围。

  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1、择吉日:选择良辰佳曰结婚,一般选带吉利数字的日子(6、8、10)或者国庆、元旦。

  2、婚纱:婚礼上穿上漂亮的婚纱,扮上漂亮的妆容,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最美丽的一天,也代表美好日子的开始。在古代,穿凤衣带凤冠,有凤有龙图案和彩饰的衣冠,以红色为主,象征吉祥富贵,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3、红双喜:在中国的婚礼上,处处可见大红的双喜字,窗户、大门、糖、烟、酒……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带有红“囍”。红色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烘托喜庆、热烈的气氛。“囍”字中两个喜字组成,代表喜气倍增,不同一般的高兴和喜庆,也代表了给新人带来好运气和幸福生活。

  4、婚联:大门口、房门、窗户上都会贴上喜庆的婚联。如:花开并蒂姻缘美,鸟飞比翼恩爱长;高朋满座庆新婚,美酒佳馔谢客宾;燕尔新婚恭迎亲人聚,良缘喜结诚欢朋友来……等等,都是关于新婚的精彩对联。

  6、交杯酒: 新郎新娘喝交杯酒,这个环节往往也是婚礼上氛围最热闹的时候,也体现了一对新人最恩爱,最幸福的时刻。喝完交杯酒,恩爱到白头。

  7、拜堂: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有些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新娘给公公婆婆敬茶,公公婆婆喝完茶之后,会在杯子里放上红包,新媳妇来取杯子,得说:“我要杯子(背子)”,早生贵子的意思。

  8、闹洞房:这一环节在婚礼中属高潮环节,主要是增添热闹气氛,驱除冷清之感觉,因此,听老人们说旧时“洞房”也称之为“暖房”。“洞房”是新婚的房间,亲朋好友拥挤在新房里,大家七嘴八舌,向新娘新郎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和要求,闹的小两口面红耳赤,啼笑皆非,大家去哄堂大笑。

  这就是所谓的中式婚礼,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的哲学思想,他能够从侧面反映和体现了:中国婚俗的喜庆热闹和以生育祝愿为中心的特征。

  中华文化悠久,最典型的表达传统婚礼文化莫过于汉唐婚礼

  参考一:

  汉唐婚礼是以古典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当代新兴、时尚的婚礼形态。在中国几千年的伟大历史上,第一种婚礼制度,就是汉唐婚礼。汉唐婚礼不同于西式婚礼,也不同于一般以清、民国风格为主的所谓中式婚礼。汉唐婚礼以周礼为蓝本,以典雅、尊贵、庄敬为气韵,追本溯源,是真正体现华夏经典文化传统的民族婚礼。在华夏民族的传统中,汉唐婚礼被视为礼乐文明的根本所在,被视为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起点,被视为人与自然阴阳相和谐而化生万物的本源。只有这样的婚礼,才足以同新人之间坚贞、深沉的情感相般配,才能同我们自身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相般配。

  汉唐婚礼后来在盛唐,传入日韩及欧美各国,在不同的风俗习惯下演变成了全世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举办的每一种婚礼仪式。例如:汉唐婚礼流程中的奠雁,最早诞生于我国历史上殷商时期,后来传入欧美,经过希腊人改良,形成了目前大家熟悉的西方人教堂婚礼中的第一经典程序——交换戒指。汉唐婚礼中的将敬酒,最早的记载是在司马迁《史记》中的东周时期,后来传入欧美各国,形成了目前西式婚礼中非常流行的经典压轴程序——举杯同庆!

  汉唐婚礼,不仅仅是中国婚礼的骄傲,更是世界婚礼的骄傲。

  二、汉唐婚礼的文化精神

  礼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范。婚礼则规范着夫妇相处之道,并反映了华夏民族对夫妇、天地、阴阳、乾坤等关系的本质理解。夫妇之道正是汉唐婚礼的核心义理。因此汉唐婚礼绝不只是聚会、宴饮、取乐,更不可轻慢与亵渎,它是伦理哲学的一场庄重宣告。(婚礼,在古代写作“昏礼”,因其是在黄昏时举行,故称“昏礼”。)

  信仰

  华夏民族以人法天,自然界的万物,乃是天阳、地阴所化生。男女则是社会的阴阳两极,是人类的渊源,是一切伦理的起点。《礼记》说,“昏礼者,礼之本也”。又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在汉民族传统中,婚礼被理解为天地、阴阳、乾坤等世界秩序及人伦之本的实现和完成,被赋予了信仰的意义。

  盟誓

  《礼记》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华夏民族看待婚礼,如同看待国家间歃血为盟、看待兄弟间结拜为盟。夫妇的婚约,两姓的联姻,本质在于作承诺、立誓言、结盟约。是承诺就要践行,是誓言就要兑现,是盟约就要信守。盟誓追求永恒,有如山海之不朽,所以说“山盟海誓”。

  主从

  婚礼中男送女以雁,是一种相沿而来的古礼。《白虎通》说:“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雁都是成行成列飞行的。送雁,既明确了家庭中夫妻角色之不同和担当之不同,申明了丈夫引领妻子、妻子追随丈夫的男女有别之意,又表明夫妻不可分离,不可抛弃,正如大雁不能单飞。

  平等

  汉唐婚礼在申明夫主妇从的同时,亦强调了丈夫对妻子的尊重和爱护。两姓联姻,男女盟誓,赋予了夫妇对等之义,双方本就具有了对等的权利和义务。婚礼中,夫妇拜同礼、坐同席、食共牢、饮合卺,处处提示着夫妻夫妇之间既有主从,又有平等。家庭角色分工的不同,使丈夫真正成其为丈夫,妻子真正成其为妻子,且毫不妨碍夫妇的比翼连枝、琴瑟相谐、相敬如宾。

  责任

  在汉唐婚礼中,一是强调了夫妇对彼此的责任。要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要做到“结发同心,生死不离”。二是强调了夫妇对宗族的责任。婚前男方要通过六礼前往女家与女方父母沟通婚事,新娘离家出嫁时,要拜别父母和宗庙,嫁入夫家后,要通过妇见庙见之礼接受男方父母和历代祖先的认可。《礼记》说“昏礼者……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正人重之”。同父母和宗庙的仪式互动,向新人宣示了婚姻的宗法意义,宣示了绵延子嗣、传续宗族、承上启下、孝养双亲之责。三是强调了夫妇对社会的责任。《礼记》说:“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在汉唐婚礼中,婚礼是礼之本,夫妻是人伦之本,只有婚姻和谐,家庭才能是和谐的,我们民族的繁衍和社会的秩序才能是和谐的,由婚姻而化生的自然及人间的乾坤万物也才能是和谐的。

  三、汉唐婚礼复兴历程

  第一阶段

  理论探讨阶段(2003-2004年)

  汉服为先导,继之以礼仪。作为“礼之本”的汉唐婚礼,成为汉服复兴运动纵深发展的自然需要和文化衍生。2003-2004年期间,全国各地汉服复兴运动的早期实践者们发掘典章,祖述周礼,探讨形成了汉唐婚礼操作方案,为汉唐婚礼走入当代日常生活准备了初步的蓝本。

  第二阶段

  同袍自助阶段(2004-2006年)

  理论为先导,继之以践行。从年龄而言,汉服运动是青年运动,青年是汉服运动的主力军,并随着运动的开展,逐渐步入适婚年龄。此阶段,全国各地很多汉服同袍开始以自助方式实践汉唐婚礼。而汉唐婚礼复兴亦成为汉礼复兴运动的旗帜,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年的关注和倾心。

  第三阶段

  专业机构初兴阶段(2006-2010年)

  此阶段,汉唐婚礼作为最契合文化接受心理,渐为人们所认知,尤其在对传统文化有认同感的青年阶层。不断提升的社会影响力和持续扩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汉唐婚庆专业服务机构的诞生。有的机构是从汉服社团产业化演进而来,有的是从一般性婚庆机构业务拓展而来,有的是从外部投资介入而来。

  第四阶段

  专业机构提升阶段(2010年至今)

  此阶段,专业汉唐婚庆机构在服装、礼器、布置、流程等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更加精致、华美、大气。如古今缘,如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创造出高端汉唐婚礼的典范,使汉唐婚礼一举迈入高端婚礼的门槛而足以与高端西式婚礼分庭抗礼,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实现了惊人的传播率,极大提升了汉唐婚礼的社会认知和认同并在青年中形成风潮,成为汉唐婚礼复兴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参考二:

  汉唐婚礼的意思就是“穿唐式华服,行汉式礼仪”。

  汉唐婚礼与其它婚礼的不同:

  (1)发饰和服装:风格华丽,造型唯美,主要以唐朝太子大婚的婚服而设计出的婚服 ;

  (2)音乐: 汉唐婚礼的主创音乐是由负责制作唐明皇的音乐制作人亲自操刀制作的,音乐优美、浪漫。

  汉唐婚礼礼仪:

  礼仪第一:迎礼就位:

  父母、有司、侍者就位。新人进场,相互揖礼,站定,向宾客行礼。

  礼仪第二:沃盥入席:

  沃盥是西周礼仪,行礼前浇水澡手,以示洁净、敬慎、庄重。

  群童齐诵《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礼仪第三:宣读告文:

  告如在:奉天之作,承地之合,顺父母之意,从新人之愿,新人李红升、陈嘉今日行婚姻大礼,结为夫妻,合为一家,告曰:李陈联婚,合家同心。盟誓发愿,百年不分。毕生恩爱,相敬如宾。生养兴祚,昌荣家门。天地其佑,祖先其知,告于四方宾朋!

  礼仪第四:拜堂之礼:

  人皆天生而地养,婚姻乃天作而地合。 新人拜天地:正坐,行礼。 拜,兴;再拜,兴;叩首,兴。

  父母生养之大恩,与天地同,新人大婚而图报。 新人拜高堂:正坐,行礼。 新人结为一家,自今而始,家庭同归属,生命共认同。相敬对方,如同敬天地父母。夫妻互行大礼,以明心志。 夫妻对拜:正坐,行礼。

  拜,兴;再拜,兴;叩首,兴。 礼成,展身!

  礼仪第五:孝亲家礼:

  新人对双方父母行礼敬茶,以尽孝道。

  礼仪第六:合卺而饮:

  合卺是周朝的成婚礼仪。夫妻交换各自所持的一半葫芦饮酒。葫芦原为一体,现剖分为二,有用红线相连,象征夫妻由婚礼将两人合二为一,同甘共苦,永结同心。 夫妻互拜。 夫妻互称。

  夫妻持瓢而饮,各饮其半;(侍者交换位置),再饮尽剩下的另一半酒。

  礼仪第七:解缨结发:

  解缨结发为汉族之原创仪式,以示永生相伴相随,百年好合。 解下系在新娘头上的红丝绳; 剪取新郎头上的头发;

  新娘将新郎头上的头发和自己的头发梳结在一起;

  将新人梳结在一起的头发剪下,用红丝绳栓好,放置在小盒子里面,百年以后,与夫妻身体同归大地。

  礼仪第八:执手行礼:

  妻出示双手,手心向下。夫手心向上,双手接住握住。

  执子之手,与子共箸。执子之手,与子共食。执子之手,与子同归,执子之手,与子同眠。执子之手,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夫复何求!感谢苍天,此生复何求哉!礼仪第九:诵诗献乐:

  群童齐诵《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婚礼大成!

  我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婚礼也有很多形式,比如周制婚礼、唐制婚礼、清代婚礼等。

  中国民间认为“传宗接代为头等大事”,所以婚嫁便成了传递香火、延续人类文明的一种礼节。随着人文历史潮流的回归,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中式婚礼,不过选择中式婚礼,婚俗的讲究非常重要,我找了一些资料,以下简单说说:

  传统婚礼习俗

  凤冠霞帔

  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中式婚礼穿凤衣戴凤冠是绣有凤龙图案和彩饰的衣冠,象征吉祥富贵。

  交杯喜酒

  开始于周代。《礼记?昏仪》记载:夫妇共牢而食,合卺而握。合卺其实就是以一瓠瓜剖成两个瓢叫“卺”。举行结婚仪式时,新郎新娘各执一方即用酒漱口,就叫“合卺”,所以人们以合卺为结婚的代称。演变到后来为吃“交杯酒”。

  闹洞房

  是婚礼中的高潮环节,据说闹洞房能驱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的阳气。闹洞房从积极的意义上说还是能增添热闹气氛,驱除冷清之感觉,因而有的地方又称之为“暖房”。

  花烛之夜

  在古代,婚礼中使用的蜡烛上多半绘有龙凤彩饰。后世以花烛喻为结婚。何逊《看伏郎新婚》诗云:“何始花烛夜,轻扇掩红装。”新婚这夜,新娘新郎通宵不睡,谓之“守花烛”。

  传统婚礼流程

  早在我国古代,古人婚嫁礼俗就形成了一套非常严格而庄重的流程,分为“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即是提亲,指男方家庭请媒人带着礼物到女方家见面,表达与对方缔结婚姻的请求。

  问名,如果女方收下了男方的聘礼,就表示同意这门婚事,于是就请媒人交换男女双方姓名、生辰、籍贯等一些与自己亲近人的情况。然后,男女双方要交换“八字”,这种“八字”是写在一张红纸上,纸宽约(3厘米),长约(24厘米),上面写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以及一些宜忌等情况。

  纳吉即是“纳取吉利”之意。在我国传统的婚姻,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依据,问名之后,双方各自通过各种方式,考察双方缔结婚姻的可能性,这些活动叫做“婚前合婚”,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八字婚配”,如果得到吉庆的信息,男方就会备好厚礼到女方家中,决定婚期。

  纳征称为“纳成”、“大聘”等,就是男方需要向女方家里送彩礼,只有接收彩礼后男方才可娶女方。所以,中国传统婚姻被称之“买卖婚姻”。

  请期就是男方选择结婚的吉日良辰,由媒人告知女家征求意见,相当于近代的“下日子”、“送日子”。古时请期用雁,因为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后世因为不太方便,就用砚台来代替“雁”,也有用各种礼品替代的。现在,民间一般选双月双日为结婚良辰,如二月二,六月六等。

  迎亲是婚嫁的最后一步,在这里指迎娶新娘的仪式。而迎亲的日子,是“请期”即“婚嫁”择日确定的,至此婚嫁前的六个步骤全部完成。

  此外,中式婚礼在各个地区都还有不同的形式和习俗,有的地区还有过礼、择吉、迎娶、闹房、回门等不同的习惯和程序。

  传统婚礼信物

  龙凤呈祥

  在中式婚礼上,还经常看到龙和凤凰的图案,这是因为在中国,龙和凤凰都是吉祥的象征,代表高贵、华丽、祥瑞,以及夫妻和谐美满的关系。这个传统来自古代中国神话传说,认为这是龙凤呈祥,“天作之合”。

  鞭炮

  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上,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鞭炮放的越多越响,就越能带来好运气。但是现在已经禁止人们放鞭炮了,所以在现代婚礼中,一些人发明了新的庆祝方式,用踩气球来代替放鞭炮,也同样为婚礼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红双喜

  在中国人的婚礼上,到处可见大红的双喜字。双喜字由两个“喜”字组成,代表喜事加倍,不同一般的高兴和喜庆,也表示给新人带来好运气和幸福生活。

  合髻

  “合髻”也称“结发”,其象征意义就是夫妻和睦,永结同心。“结发”的具体操作方式历代不同。先秦、秦汉时的“结发”,就是新郎亲手解去新娘在娘家时所结的许婚之缨,即系头发的彩带,重新梳理头发后再为之系上。隋唐以后的“结发”,是男女双方各剪下少许头发,挽成“合髻”,一般都是马上交给新娘保存起来。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来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人偏爱红色,认为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故而中式传统婚礼总以大红色来烘托喜庆、热烈的气氛。孝敬、祝福、吉祥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中式婚礼注意的细节比较多如果想做好一场让人难忘的中式婚礼,准备工作必不可少.需要投入的财力、人员、器材等工作都需要花时间去准备。我参加朋友的一场中式婚礼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中式婚礼与一般的婚礼最大的区别在于文化上的差别,每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不一样,既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也要尊重当地的风俗。在举办前一定要和婚庆公司以及长辈做交流。

  1、着装上以传统服饰为主有条件的话搭配娇子以及马等出行工具。

  2、音乐用欢快,节日庆典的曲子可以请一些专业的演奏队伍

  3、在各项环节中要严格按流程进行。比如接新娘,给长辈敬茶,用词用语等都应该注意。

  现在市面婚庆公司中式婚礼的方案比较成熟,如果你对婚礼中有其他的要求可以提出来,会有专业的策划根据你的情况量身定制一场让人难的婚礼。

  总的来说婚礼并不是一场简单的仪式,决不是一个必须走的流程。一场特色的婚礼不仅是留给男女双方共同的回忆,也是向亲朋好友们证明你们相守到老的决心。

  一、传统中式婚礼特点

  人们喜欢传统中式婚礼的古朴,礼数,喜庆。尤其是许多外国的新人,格外钟情于这种形式。花轿可谓是传统中式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花轿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四人抬,八人抬二种。且有龙轿,凤轿之分。除去轿夫,还有笙锣,伞,扇等。轿队的数量庞大,尤其壮观热闹。现如今已经很少看得见花轿了。因此如果要举行这种形式的婚礼,一定要提前找人预定。婚庆公司一般会有花轿这类服务,举行花轿仪式时一般选在公园或者人较少的场所,因为花轿的场面十分热闹,围观者众多,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新人的服装为凤冠霞帔,或长袍马褂。披上红盖头的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新郎用红绸带牵着新娘登上花轿。

  二、婚礼的筹备过程

  婚前一个月:与策划人商量婚礼形式和内容。确认花轿,服装,场景装饰等细节

  提前二周:通知宾客,并传达婚礼形式。希望他们着中式服装出场,融合婚礼的形式

  提前一周:准备好化妆,布置场地等事宜,以及结婚所需物品等细节,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与轿夫,司仪,摄像等一起到婚宴地点进行彩排。

  婚礼当天流程

  婚礼当天流程:(仅供参考)

  7:00新娘开始化妆,新郎更衣;

  8:00新郎迎接新娘,准备好花轿等事宜;

  9:00新郎到达新娘家,新娘蒙上红盖头,开始接亲活动,最后跟随伴娘,由新郎手中的红绸带带着走,登上花车;

  10:00花车到达花轿位置,新人改乘花轿,轿夫起轿。在音乐的伴随下,向婚礼地点前进,来宾可以向新人喷放礼花弹,沿途装饰欢乐球或彩带横幅,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

  11:00新人下轿迈火盆,跨马鞍,在众人簇拥下进入婚礼现场;

  11:20婚礼开始;

  12:30婚礼仪式结束,新娘更换旗袍,向宾客敬酒。

  三、中式传统婚礼之必备习俗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新娘由兄弟背上轿子。但是现代多为独生子女,可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背也多改为抱了。花轿基本上是一种形式,因此通常为了节省时间只走一小段路程。除非新娘家离新郎家确实近,不然整个婚礼的时间都花在花轿上了。一般来说新人要给轿夫准备红包,否则新娘就要遭罪了。

  跨火盆和射箭:古代的新娘需要跨火盆,现在却都是媒人搀扶着新娘直接跨了。在下轿之前,新郎还要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驱除新娘在路途中可能沾染的邪气。

  拜堂和交杯酒:跨马鞍,征兆着新人婚后合家平安;接下来由新郎用缠着红布的秤杆掀开新娘头上的盖头,紧接着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一是喝交杯酒,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这时新娘一般眼睛红润,新郎表情严肃,场面十分感人。在喜庆的氛围中夹杂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一般都是将洞房里的事展示出来。比如说结发,本应该是新人在洞房时相互剪掉对方的一些头发,作为彼此的信物留作纪念,现在已经演变成当众展示了。最后由双方的母亲一起点燃龙凤烛,新人交换信物,媒人赠送蹄膀,礼成。

  四、中式传统婚礼之必备元素

  服装选择凤冠霞帔是必需的,大红衣服穿在身上充满喜气,尤其是顶带花翎,新郎倌身着蟒袍玉带,相比黑西装而言,透露出一种富贵气。在古代,新娘拜堂完送入洞房后,揭开红盖头,才知道自己丈夫的模样。当时的那种紧张,好奇,忐忑心情,现代人肯定是无法体会的。各类小道具一共有火盆、马鞍、弓箭、喜烛、金秤、喜帕、剪刀、麦斗、尺子、果盘、茶杯、交杯酒、双方信物等十几样东西。

  五、中式传统婚礼之必备九要素

  1、传统中式婚礼充满了喜庆色彩,红色桌布实乃点睛之笔。

  2、新人一起点燃象征爱情的红烛把婚礼气氛引上了高潮。

  3、身着凤冠霞佩的新人泥偶给婚礼带来活泼的气氛。

  4、为了使宴会的布置更有层次感可以加上一些红色的浆果作为点缀。

  5、中式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因此鲜花的首选最好是玫瑰。

  6、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是用鲜花装点的迎接牌。

  7、婚礼蛋糕上可撒些红色玫瑰花瓣进行点缀,衬托主题

  8、为了表示诚意,可以在重要宾客面前放置小桌花。

  9、喜糖可根据包装选择,送给宾客一款具有浓浓中国风的喜糖,给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式传统婚礼之必备礼仪

  六、中式传统婚礼之必备礼仪

  新郎在新娘吃完午饭后,派轿子到新娘家接新娘。一般两三点到夫家。

  新娘梳妆完毕后,头戴凤冠,披上盖头,让媒人领着上轿。上轿之后,新娘暂时不能开口说话。

  新娘坐的花轿十分别致,外面是看不到新娘的,而新娘可以透过薄纱看到外面。花轿一般由两人抬,花轿前头是乐队。清末,迎亲的队伍一路还有笙、鼓的乐队一起前行;到了民初,就改用洋号、洋鼓了。

  在花轿的后面是新娘的嫁妆,共有“八扛”、“八担”。“八扛”是两人扛箱,因为箱子里都是瓷器等易碎品,必须靠两人扛着。“八担”是一人为一担,挑的是木桶、木盆之类的木制品及被褥。被褥一般为八件套,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习俗。

  到新郎家后,开始婚礼仪式—拜天地。

  拜完天地之后,新郎新娘休息一会儿,接着开始敬酒,新人要一一向长辈敬酒。完毕后,新人回到新房。宴会结束后,由新郎父母送客,发还部分礼金并送上红鸡蛋。

  晚上八九点,新人的朋友要开始闹洞房了。傧相会在一个小时以后宣布闹新房结束,让大家离开新房。

  婚后第一天,新娘要早起向父母敬茶,父母则会送新人红包。

  婚后第三天,也叫望日。新郎带着新娘回娘家。新郎要拜访岳父岳母。新娘告知母亲婚后的情况。这一天,新人早去晚回。

  过了这三天,新人就开始步入正常的生活。

  传统婚礼主要体现在礼仪上。

  如果条件允许,在当地找一传统建筑作为典礼的场所。

  租一台轿子,新郎着汉服骑马到新娘家迎亲,唢呐乐队在前开道。

  迎亲讲究出东进西,就是在典礼处,去迎亲要先向东行,哪怕是新娘家是在西边,绕一下也是要的;迎亲回来要从西方进入典礼处。

  典礼时,父母坐于坐北面南的高堂。司仪唱引仪式: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送入洞房,喝交杯酒。

  

我想办中式婚礼,传统文化怎么体现?

  

我想办中式婚礼,传统文化怎么体现?

  

我想办中式婚礼,传统文化怎么体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婚纱_礼服_秀禾_旗袍_婚纱礼服-顺长婚嫁网 > 我想办中式婚礼,传统文化怎么体现?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